很多球迷都有在球场上展现球技、模仿偶像的欲望,然而在中国的城市当中,足球场的数量、距离和草皮情况又会经常浇灭球迷们蠢蠢欲动的心。
踢球,的确不是一件说踢就能踢的事情。
随着国力愈发强盛,人民群众对于足球运动的需求也愈发强烈,但现实情况却又不尽如人意,于是在媒体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的这类消息,总能引发很多球迷的关注:
“80后农民出资百万 垃圾场上建人工足球场”
“朝阳新城小区4业主自掏60万建足球场”
“郑州“土豪”没地踢足球 花60万建2600平米球场“
“仨球迷集资60万自建灯光足球场 因场地难寻”
“杭州4个合伙人花200万元 在艮山西路建了个屋顶足球场”
“厉害了我的哥!杭州球迷众筹800万建空中球场”显然,还是后者更为大众所需。
拥有一片自己的足球场是很多球迷的梦想,然而这注定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负担得起的事情,虽然如此,但我们也有必要了解一下建一片足球场,到底需要花多少钱,因为:
如果你经常去民营足球场踢球,那么这篇文章或许可以让你了解到老板的艰辛;
如果你恰好有一位同样热爱足球的土豪朋友,那么这篇文章或许可以帮你沾光。
1.第一个大问题,也是重要的问题:找地。
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,无论是租的还是买的,你首先需要有一块自己能说了算,而且法律手续齐全的地,否则在未来会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。
这第一道关卡,就已经拦下了不少人。
在城市租地,成本会随着城市和地段和场地面积的不同而不同,但从网络上搜集到的例子来看,绝大多数场地租金一年都至少需要6位数;如果在农村,情况则比较复杂,根据《土地管理法》第63条规定:“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、转让或者出租于非农建设”,而《土地管理法》第43条又规定:“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,需要使用土地的,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“。这意味着大门没有关死,但明显受到了严格限制。
不管是用租赁还是买断的形式,即便获得了一片土地的使用权,但足球场也不是说建就能建的,尤其是在城市。
根据《城乡规划法》第四十条规定、第四十三条的规定:在城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、构筑物和其他工程建设的,都须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;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,确需变更的,必须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。
因为这样一张照片而被誉为“中国美足球场“的武汉奥山足球场在2016年被城管部门强制拆除,就是因为球场所有方既没有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,也没有申请变更土地用途。
当然了,这件事在法律层面也有异议,但也说明了合法合规的重要性。
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球场,政策也曾给出过方向,国务院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》其中就明确要求,鼓励在城市绿地、闲置地等区域建设足球场。
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,脑筋活泛的球迷也动起了在楼顶和商场内建球场的心思,相较于寸土寸金、难度更大的室外土地,这二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不过,商场内的租金也不见得就便宜多少,而在楼顶,建设难度和流程都会更为复杂,更为费工也就意味着建设成本的水涨船高。
不管在哪里,必须要达到的条件就是法律手续齐全,因为球场并不能孤立存在,后续的配套设施,包括通电、通水,都需要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。
2.搞定了场地位置,剩下的事情就可以用钱来解决。
一片11人制球场,长度要在90-120米之间,宽度要在45-90米之间,而国际赛场的长度要在100-110米之间,宽度要在64-75米之间。
一片5人制球场,长度要在38-42米之间,宽度要在18-22米之间。
所以如果只算场地,一片11人制球场至少需要4050平米,一片5人制球场至少需要684平米,但你不能只有一片场地,周边的配套设施也要占地,所以面积越大,花费自然也会越多。
圈定场地之后,接下来就需要平整土地。
建设足球场和建房类似,同样要先开挖土方,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平整压实的工作,然后铺设特殊的建筑材料,以此保证球场抗震抗裂抗变形。
用沥青或水泥平整土地之后,要先铺设一片缓冲层,否则球场的可使用寿命会非常短暂,材料可以选择碎石+水泥石粉或塑料垫。做完了这一步,才能开始铺设草坪。
草坪分为天然草、人工草、进口草和国产草,选用天然草未来每年就需要多出一笔养护的成本,选用人工草则相对比较轻松一些。
草坪的选择是建设阶段为关键的一项环节,首先草高不得低于40mm,不能高于50mm,草密度要控制在10500-12000针每平米。在这个范围当中,国产草的价格在几十块每平米左右,进口草则要突破每平米百元。
铺设草坪的过程还有大量的环节,包括在每块草坪之间的固定工作,在草坪上铺洒石英砂和黑胶粒的环节,还有画出白色界线的工作。
如果当地经常下雨,还需要铺设排水沟;如果建设在楼顶,缓冲和排水这些环节的标准则更高,这些就不展开细说了。
搞定草皮之后,接下来就是场地周围的设备:围挡、顶网、灯光等。
场地围挡有硬网和软网之分,高度至少要保证在4米以上,硬网的造价自然要更高,一种更为经济的方式是将硬网和软网相结合,底部两米高用硬网,在此之上选择软网,可以有效控制成本。
顶网需要因地制宜,如果球场建设在楼顶、道路旁或人员密集的区域,顶网还是有必要的,这个就可以全部选择软网。
灯光也是同样的道理,如果有夜间踢球或经营创收的需求,就要在围挡顶部挂上灯,或者在场地旁边竖立灯柱,后者的成本更高。另外,在灯泡的选择上,尽量选用LED,省电、耐用、亮度更高都是它的特点。
后再增添一些配套设施,包括球门、角旗杆、训练设施等,另外根据需要,周边还可以建造卫生间、更衣室、淋浴间、球迷商店、小型超市、酒吧等设施,
完成了这些,一座球场基本就算建造完毕了。
这些流程的施工,都是按照平米计费的,材料的费用也是按照平米来计算的,单算施工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从平整土地到后的购买设备,所有材料的价格浮动幅度都很大,你可以花费十几万就搞定了,但也有花费几百万的例子,其中的差距自然就是质量了。
简而言之,面积越大,花费越多;工程越细,花费越多;材料越好,花费越多;设备越全,花费越多。
3.建一片足球场就像买了一辆车,当你需要它的时候,你会觉得很方便,但当你不需要它的时候,它并不是岁月静好地闲置在那里。是的,它依然在不断地形成支出费用,比如场地租金。
前文已经提到过,目前城市内的租赁土地费用至少都要6位数,而且随着城镇化脚步愈发加快,租赁费用势必也会上涨,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支出。
当然,买断土地使用权的土豪可以忽视。
通常来说,绝大多数自己建造的足球场,都需要通过对外经营来平衡支出,那么这就会带来进一步的支出。
首先,你需要有人替你经营,至少要帮你经营,这里就有员工工资的支出。对外经营的话,夜间应该是大部分顾客会选择的时间段,球场用电会归类到商业用电的范畴中,那么由此形成的电费也会成为一块非常显眼的支出。
租金、人工和电费基本就是足球场未来的固定支出,而前期在材料上的选择如果高端大气,那么日后可能还有养护等额外支出。
综合网络上的所有例子,从零开始,建一片足球场的成本大概在每平米几百元左右,如果选用的材料更好,所在的地段更黄金,成本甚至可以上涨至1000元/平米。
而如果根据球场面积来计算的话,一片11人制球场需要几十万、上百万才能建成,至于一片5人制球场,不到20万就可以搞定了。
不过,这个局面有望在未来得到改善。
7月30日,国家发改委印发《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(试行)》的通知。通知中要求对社会力量建设运营足球场地设施进行财政补助,补助标准为中央预算内投资采取定额补助。对新建 11 人制标准足球场,每个球场补助 200 万元。对新建 5 人制、7 人制(8 人制)足球场,每个球场补助不超过 100 万元。
在这个政策的支持之下,如果能够拿到补助,基本上就能把建一片足球场的成本抹平了。
从表面上来看,这个政策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,但从本质上来说,决策层并没有抓到病根。
在实际操作中,建一片足球场大的问题不是没钱,而是拿地。城市中的土地未经许可是不能擅自变更用途的,这也就意味着,虽然鼓励在城市绿地、闲置用地上建设足球场,但想要把这些土地变为公共体育用地,难度不是一般的大。
即便合法合规地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,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不是一般地高。由于城市化的脚步滚滚向前,如果靠经营足球场的收入,恐怕需要数十年才能收回买断土地的成本,即便用租的,租金势必也将逐年提升。
而从思想层面上来说,这个问题就会显得更为复杂。
如果我们把土地用来盖房子,假设楼面地价2万元/平米,容积率为3,每平米的成交价格就将高达6万元/平米,按照我们上述的小版11人制球场尺寸,这块土地没用来盖楼的损失就已经达到了2.4亿元,即便是一片5人制球场,也会高达4000万。
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从本质上来说,足球运动还是人民群众吃饱喝足之后萌生的精神需求,但是在中国,还有很多很多人依然在为一间房子奋斗努力,所以这个问题放在不同的族群就会有不同的答案。
对于球迷来说,家附近有一片足球场当然是好事,但对于普罗大众和房地产商来说,有这么大一片土地,不盖房子真是太可惜了。
永远不要高估球迷群体在13亿人口当中的比例。
在同样寸土寸金的东京市,仅是能举行比赛的11人制球场,就多达100多片,而能用来踢球的场地,在城市内的公园便随处可见。
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日本的中小学不仅没有天然草坪球场,而且大多数学校依然保持着土场,孩子们都是在这样的场地进行校园足球的训练和比赛。
足球场当然非常关键,但踢球这件事,其实和场地没有直接关系